首页

国产女王宠儿女王

时间:2025-05-25 06:01:05 作者: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新征程上的奋斗者”这么干 浏览量:75555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陈溯)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这离不开“三农”工作者的拼搏奋斗。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农业农村领域五位优秀基层代表,围绕“稳产增产显担当 乡村振兴立新功”进行交流,描绘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画卷。

  深耕黑土地 努力推动粮食增产

  黑土地有“耕地中的大熊猫”的美誉,东北地区齐齐哈尔市地处北纬47度,拥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克东县的邹德海,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已经在这里深耕了20多年。

  2011年,邹德海开始农业经营,到2015年,他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配备了80多台(套)大型农机具。“大型农机具配备让我们的种植方式和种植模式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邹德海回忆道,通过配备农机装备,从当时的小四轮拖拉机种植65厘米的小垄,变成了现在的大型农机具作业种植1.1米大垄,形成了“垄上双行、垄上三行”的种植模式,从整地、播种、植保到收获都实现了大型机械化作业,使粮食产量和品质有了大幅度提升。

  到如今,邹德海的合作社自主经营面积达6万余亩,种植大豆3万多亩,种植籽粒玉米1.5万多亩,种植鲜食用玉米1.5万多亩。14年来累计生产粮食达3亿多斤。

  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海波的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托管服务。

  “11年前,我和我的爱人放弃了在合肥生活,回到了家乡开始农业创业。”徐海波表示,黄山市黟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土地比较分散,但是生态非常优美,“当时我想,如果我们能找到一套解决生产难题的方式,依托我们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应该大有可为。”

  11年来,徐海波的合作社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农友生产服务模式,帮助小农户解决了他们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划算的生产难题,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事服务中心,解决了丘陵山区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题,与村集体进行合作,依托村集体把小农户需求集中起来,让合作社统一进行服务。

  同时,合作社还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把他们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应用到生产当中去。

  “我们测算了一下,仅机械化作业和生产资料集采,每亩能让小农户节约成本300多元,增产产生的增收更明显。”徐海波说,通过积极延伸产业链,把优质稻谷加工成大米,打造友农优质大米品牌,把大米销售产生的利润返还给农户,通过加价收购农户的稻谷,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

  返乡创业 用科技深挖土地价值

  在当天受邀发言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江苏省镇江市果牧不忘农场总经理华梦丽是唯一一位“95后”新农人。作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她聚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用科技深挖土地价值。

  “今年已经是我扎根农村的第十个年头。”回忆起自己选择返乡创业的历程,华梦丽表示,高中时由于家里没有人懂农业相关技术,导致连年亏损,再加上自己对农业感兴趣,高考后就选择了园艺技术专业。

  2015年11月进入实习期后,华梦丽义无反顾带着所学知识和技术与4名同班同学一起,选择了农村这方热土,创办了现在的农场。

  起初,华梦丽和她的同学了解到传统的种植农业模式比较单一,想挣钱比较难,于是在2016年他们将种养紧密结合,发展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结合农业现代化机械建设了果牧高标准农场千余亩。2018年,又自主筹建了植物组织培养室,优化草莓苗繁育技术并实现量产。2020年,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累计帮助农户完成农产品销售513万斤。

  “十年间,我们累计带动农户就业400多人次,吸引了67名年轻同志返乡从事农业。我们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农村、投身农业、服务农民,也希望可以和他们一起在乡村扎根、在乡村开花。”华梦丽说。

  “富硒+旅游” 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六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带领全村农民大力发展富硒农业、红色旅游,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我们深挖红色资源、富硒资源,联合周边村成立了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千亩富硒水稻基地,扩大了群众就近就业渠道,打造了全国旅游重点村镇——富硒小镇,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让我们村的百姓托起了‘富硒碗’、吃上了‘旅游饭’。”刘连云说。

  如今,潭头村有“三金农民”的说法,流转土地拿租金、企业务工得薪金、集体分红得股金。潭头村也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创新推广“新农技” 提高生产效益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是中国青蟹之乡、中国小海鲜之乡、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水产养殖是全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县有6000多户养殖户。

  参加工作20年来,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丽芝走遍了全县所有的养殖乡镇,结合养殖户的需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通过校地合作的形式共同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实施产学研推联合创新,助力三门“鲜甜产业”提质增效和渔民增收致富。

  作为一名基层渔技员,陈丽芝深入开展养殖模式的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尤其是围绕三门青蟹转型升级需求,改变“以鱼养蟹”传统模式,全面推广配合饲料替代应用。

  “现在,我们全县已经推广了8万多亩,累计减少小杂鱼的投喂量超过2万吨,带动3300余养殖户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陈丽芝说。

  “我一直坚信,虽然养殖场面积是有限的,但通过科技力量提高效益的空间和价值是无限的。我和同事们还会推广更多先进实用的技术,让更多养殖户端稳科技饭碗。”陈丽芝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点读机女孩”的病情不是肆意炒作的题材

面对发展困境,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萍乡众多传统企业的“必答题”。深耕工业陶瓷领域多年的江西萍乡龙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韩涛表示,为了进一步恢复航班效益,航空公司还需要努力。一是扩展航线网络。开通新的航线和加密现有航线的航班频次。二是提升服务品质。通过提升服务品质,让旅客获得更加良好的飞行体验,包括改善客舱服务、提升餐食品质、提供更多的客户选择等。三是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航空公司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油价波动、汇率变化等外部风险因素。

南昌大学2024届毕业生春季综合类双选会举行

1997年7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又一次来到军营村。看到除了茶园和柿子林,其他的山头光秃秃的,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多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要做到山下开发,山上‘戴帽’。”

成就产业突破 新疆绿洲农业如何吃上“益生菌”?

今年赛事与景德镇陶瓷联手,展开现代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对话”。景德镇市国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笑兵表示,该垂直马拉松赛事传达的不断向上、勇于攀登的力量,和景德镇生生不息的千年窑火与工匠精神吻合。

部长通道丨陆治原:要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养老

河川生态园14日为叻叻举办了两岁生日派对,工作人员特地为叻叻准备了甘蔗、番薯、葡萄和桃子等丰盛的食物,还有插着数字“2”的竹筒蛋糕。叻叻的妈妈“沪宝”也出场陪同叻叻庆生。

相关资讯
2023徐州马拉松赛举行 近三万人参赛

科技促进文化形成新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产业形态。数字技术的深度运用,能够把传统文化内容转化成数字形式的文化产品。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人们可以沉浸式观赏历史场景、艺术作品、文化遗产,文化体验的交互性和自主性都获得了极大提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升文化的表现力,大数据推动实现文化内容的图谱化和可视化,物联网使文化场景更具感知力,智能终端、体感装置、高清显示屏等数字文化装备不断衍生,使人们的文化体验更形象、丰富、立体和可接受,并实现近距离、即时化。在科技的驱动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让文化场馆“动起来”、非遗“热起来”、文物“活起来”。数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文化传播空间,不断解锁多元主体共振、人机互动共生、虚拟与现实共融等文化传播新场景。数字出版、数字演播、数字演艺、数字印刷等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科技赋能、文化出圈”,科技能够极大地创新文化产品服务介质与形态,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数字影像、数字娱乐、数字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数字藏品、数字虚拟人、数字文创等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互动短视频、互动小说等文化产品深受欢迎。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